刚刚!国家卫健委发文,医疗设备进院有变

2023-04-14 09:48

大型医用设备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影响颇深。


01
新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来了



今日(4月13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公开征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准入标准意见的函》(简称《意见函》)。


《意见函》指出,国家卫健委正组织专家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进行修订,并起草了《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指引(征求意见稿)》(完整文件见文末),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个月前,国家卫健委刚刚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


此时出台《意见函》,对于大型医用设备后续进院工作影响深远。



02
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准入标准



根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集中在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和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这两部分。


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


功能定位方面,需国家医学中心、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或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开展重大疾病防治、复杂疑难病例诊治和临床研究。牵头开展区域性以上多中心临床试验和新技术评估工作。参与制订重大疾病和放射治疗相关技术应用标准、临床指南。承担放射治疗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放射治疗技术装备研发任务。


临床服务需求方面,肿瘤专科医院年收治肿瘤患者不少于20000例,其中放射治疗患者不少于4000例;综合性医院年收治肿瘤患者不少于10000例,其中放射治疗患者不少于2000例。


此外,开展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SBRT)不少于5年,近3年年均治疗病人不少于1500例。


技术条件方面,需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中医药主管部门核准登记的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病理科及医学影像科等相关诊疗科目,具有独立的放射治疗专业科室设置,具备肿瘤综合诊治能力;具有多模态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能力,常规开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配套设施设备及相关条件


1.配备放疗专用CT模拟定位机;

2.配备CT、MR、PET/CT等影像诊断设备;

3.配备可开展 IMRT、IGRT、SRS/SBRT的直线加速器不少于2台;

4.配备重离子或质子治疗相应的物理质控设备;

5.具有相应的放疗计划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6.符合卫生健康和环保部门要求,具有电磁与辐射防护设施场地;

7.具备5年内完成采购和安装的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和能力方面,配置重离子治疗设备的:放射治疗专业医师不少于15名,其中从事放疗专业10年以上并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少于6名;放射治疗物理专业人员不少于10名,其中从事放疗专业5年以上并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少于3名;技师不少于15名;与开展服务相匹配的护士数量。


配置多个治疗室质子的:放射治疗专业医师不少于12名,其中从事放疗专业10年以上并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少于4名;放射治疗物理专业人员不少于8名,其中从事放疗专业5年以上并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少于3名;技师不少于10名;与开展服务相匹配的护士数量。


配置单个治疗室质子的:放射治疗专业医师人数不少于8名,其中从事放疗专业10年以上并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少于3名;放射治疗物理专业人员不少于6名,其中从事放疗专业5年以上并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少于2名;技师不少于8名;与开展服务相匹配的护士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文件要求,上述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从事调强放射治疗(IMRT)经验不少于5年。


此外,还需具备相应技术实力的设备维护、维修医学工程保障人员,其中配置质子设备的不少于2名,配置重离子设备的不少于4名;具备辐射防护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配置质子设备的不少于1名,配置重离子设备的不少于2名;具备满足开展重离子或质子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所需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


功能定位方面,需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提供放射治疗临床服务。开展重大疾病防治、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临床研究和放射治疗技术研发、指导任务。牵头开展区域性以上多中心临床试验和新技术评估工作。参与制订重大疾病和放射治疗相关技术应用标准、临床指南。放射治疗专业至少为本省(区、市)领先学科,具有新技术开发应用和临床转化能力,并有其他相关学科的技术和科研支撑条件;承担放射治疗专业人才高水平培养、科研、教学等任务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临床服务需求方面,肿瘤专科医院年收治肿瘤患者不少于8000例,其中放射治疗患者不少于1500例;综合性医院年收治肿瘤患者不少于5000例,其中放射治疗患者不少于1200例;


此外,开展调强放射治疗(IMRT)不少于3年,且近3年年均治疗例数不少于1000例。


技术条件方面,需具有独立的放射治疗专业科室设置,且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病理科及医学影像科等学科为省级以上实力较强学科;具有多模态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能力,常规开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配套设施设备及相关条件


1.配备放疗专用CT模拟定位机;

2.配备CT、MR、PET/CT;

3.配备可开展IMRT、IGRT的直线加速器;

4.配备完善的物理质控设备;

5.具有相应的放疗计划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6.符合卫生健康和环保部门要求,具有电磁与辐射防护设施场地;

7.具备在2年内完成采购和安装的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和能力方面,要求放射治疗专业医师人数不少于5名,其中从事放疗专业10年以上并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少于2名;放射治疗物理人员不少于5名,其中从事放疗专业5年以上并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少于2名;技师不少于6名;与开展服务相匹配的护士数量;需具备相应技术实力的设备维护、维修医学工程保障人员不少于2名;具有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03
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



根据文件,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集中在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这四部分。


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


功能定位方面,需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开展相关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及评估。


技术能力方面,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中医药主管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心血管、神经专业及医学影像等相关诊疗科目。


医学影像科和核医学科为省内领先学科,承担医学影像和核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及省级及以上重大科研项目、新技术等研发任务,开展相关疾病诊疗标准、临床指南制定。


此外,开展MR、PET/CT临床应用时间不低于3年,近3年年均检查量均不低于1500例。


配套设施设备


1.配备MR、PET/CT等设备;

2.具备符合各级卫生健康和环保部门要求的场地和基础设施;

3.具备符合条件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供应渠道和条件;

4.具备完善的电磁和辐射防护设施;

5.具备完善的医疗设备质控体系、硬软件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和能力方面,要求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医师不少于5名;技师不少于3名;具有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专业资质的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名,其中自行制备药物的,至少1名具备5年及以上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操作和制备经验;


此外,学科带头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有不少于10年的本专业工作经验,其中PET/CT经验不少于3年。


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


功能定位方面,要求配置机构相关学科实力较强,能对全国或区域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疑难病症诊疗方面发挥较强指导作用。

配套设施方面,要求相关科室有完善的医疗设备质控体系;具备符合环保部门要求和临床需求的场地和基础设施、完善的辐射防护设施、合格的放射性药品供应条件和渠道、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等。


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和能力方面,要求从事PET/CT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医师不少于3名;技师不少于2名;放射药物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名;学科带头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有不少于5年的本专业工作经验,其中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SPECT)经验不少于3年。


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


首先,要求配置在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并且需外科综合实力强,相关专业开展腔镜手术时间不少于3年,腔镜手术量占1/3以上。


此外,还需配套设施完善,具备开展腔镜手术的常规设备,具有对相关手术设备日常维护的技术条件与管理能力;具备CT、MR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满足洁净手术室标准和数字化手术室要求;具备完善的信息系统。


专业技术人员方面,要求相关科室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不少于10人,其中高级临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不少于3人。腔镜手术负责人能够独立熟练完成本专科绝大部分腔镜下高难度手术和标准开放手术,具备独立处理紧急手术并发症的能力。


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


功能定位方面,医疗机构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开设的放射治疗诊疗科目,具有实力较强的肿瘤相关科室。


配套设施完善,具有符合条件的模拟定位机、治疗计划系统;具备相应的物理质控和剂量验证测量设备;具备符合要求的场地和辐射防护设施等。


专业技术人员方面,从事放射治疗专业5年以上并取得高级职称医师不少于1名;具有5年以上放射治疗经验且接受过放疗物理专业临床培训1年以上的放射物理人员不少于1名,能够规范进行设备质控、治疗计划设计。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应当与设备数量及所开展的放射治疗技术相匹配。



04
大型设备入院难度降低,基层市场迎放量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政策解读》,本次调整系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对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应用规范的设备,积极推动由甲类改为乙类或由乙类调出目录。


伴随着新版目录调整,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难度进一步降低。未来基层医疗机构在购置相应医用设备时可免于繁复的审批程序,大型医用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财政部《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明确提出,2023年要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安排财力补助资金1700亿元、使用2022年权责发生制结转资金300亿元,支持地方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重点向县级财政倾斜。


3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也指出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发展社区医院,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


此前,受配置管控、采购成本等因素影响,大型医用设备主要被安装在三甲医院。根据《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当前医疗机构百万元以上设备数量占比仍较低,2020年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百万元以上设备仅占总台数的3.15%/1.0%。


开源证券在研报中点评称:“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调整超预期,将进一步满足临床需求,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在政策的驱动下,如今基层医疗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也给大型医用设备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放了放量机遇。


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