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万降到5万!第五批耗材国采中选结果公布(附名单)

2024-12-20 09:46

12月19日上午,第五批国采天津开标。早上8:30左右,天津水游城丽筠酒店三楼的大厅里已经挤满了人,等待签到和安检。
与前四批国采不同的是,这次不少企业代表带了计算器,二轮报价的新规让耗材国采现场颇有“国谈”的氛围。
现场宣读价格期间,并未出现以往国采曾经出现的“另类”价格。国采进入第五年,企业对价格的把握和市场评估也更为成熟稳妥。
相比以往保底降幅的复活机制,规则二、规则三的新设定让企业报价更有余地,且更大程度上保障临床在用的主流产品。现场专家坦言,只要企业有足够诚意就能中选。
01
超高中选率再现

人工耳蜗企业百分百中标

与去年第四批国采相同,本轮国采依然保持高中选率,此次入选的24家企业中,23家企业都有产品中选,企业中选率达到96%,产品中选率也超过90%。

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需求量共1.1万套,5家企业中选,包括奥地利美迪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等外资企业,以及上海力声特、浙江诺尔康等内资企业。

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需求量共25.8万个,18家企业中选,既有美国康蒂思、柯惠、雅培、波士顿科学,以及德国百多力等全球知名外资企业中选,也有上海美创医疗、归创通桥等内资企业中选,产品供应丰富多元。外资企业参与积极性高,在所有4个组别(人工耳蜗及3个外周血管支架组)均由头部外资企业以第一名中选。

具体中选情况如下:

其中人工耳蜗的降价情况获得业内外高度关注。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除临床常用产品外,此次集采中,能支持高场强(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中选,植入的患者可以接受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佩戴更便利的一体式言语处理器(外机)中选,满足患者不同应用需求。

赛柏蓝器械现场获悉,在人工耳蜗报价的5家企业中,美笛乐、领先仿生、力声特通过规则一中选,报价(植入体+言语处理器)分别为31666元+15000元、46265元+2740元、32300元+12500元;在随后二轮报价中,科利耳和诺尔康通过规则三降价复活,报价为40998元+15000元、37845元+12500元,这意味着人工耳蜗企业在本轮国采的中选率为100%。
从此前的终端采购价来看,进口人工耳蜗约为15万-30万元,国产价格也在5万-10万元左右,随着价格大幅下调,潜在的植入需求将加速释放。据现场专家介绍,人工耳蜗经过集采降价后,有望被更多地区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根据采购文件,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品种中,植入体年度采购需求量为11239个,言语处理器年度采购需求量为10943个。
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的参与企业相对较多,老牌外资企业持续发力,康蒂思的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2280元)、柯惠的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2486元)、雅培的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2793元)、波科的静脉支架(3080元)等均在规则一获得中选资格。
其余产品多数也通过规则二、三顺利复活,具体如下:
下肢动脉支架:库克医疗、维芮安医疗通过规则二中选,巴德医疗、波科、先锋科技、心脉医疗通过规则三中选;非下肢动脉支架:巴德医疗通过规则二中选,波科、心脉医疗通过规则三中选;静脉支架:蓝脉医疗、恩盛医疗、茵络医疗通过规则二中选,天鸿盛捷、唯强医疗、安泰生物规则三中选。
根据采购文件,下肢动脉支架年度采购需求量为123449个,非下肢动脉支架年度采购需求量为101139个,静脉支架年度采购需求量为33897个。
QY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市场规模大约为96.25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62.28亿美元。2023年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为9.74%,未来几年增速将高于全球增速
从中选情况来看,外周血管支架领域由外资主导的局面尚未扭转,但国产品牌的存在感也在逐步增强。随着价格降低,外周血管支架的临床渗透率还将持续攀升,企业以价换量的市场回报也将同步提高。
据国家医保局消息,预计2025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前后落地人工耳蜗中选结果。外周血管介入类耗材因其型号多、长短及粗细各类组合多、备货周期长,拟于2025年5月落地实施中选结果。
02
20余万降到5万左右
进口品牌“势在必得”
此次耗材国采进口品牌在降价上积极性颇高,不少产品报价甚至低于国产品牌。
在首轮规则一报价中,乐、领先仿生、雅培等外资企业积极降价,获得了首轮中选资格,而在二次报价中,波科、科利耳为代表的外资企业经过慎重核算后,成功获得“复活”中选资格。
在市场份额上,这次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都以进口为主。观察此次年度采购需求量,据中邮证券统计,以外周血管支架为例,下肢动脉支架中前8名均为进口品牌,国产品牌中仅有先健科技和心脉医疗;非下肢动脉支架中前9名均为进口品牌,国产品牌中仅有迈迪顶峰和心脉医疗。下肢动脉支架和非下肢动脉支架中国产品牌采购需求量总份额均不足10%。
人工耳蜗方面,参选的仅有5家企业,其中3家为进口品牌。国产品牌同样占比较低,美笛乐、澳科利耳、领先仿生占比达到75%左右。
强大的需求量份额加之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在增量,此次外资企业在报价上诚意十足,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人工耳蜗企业美笛乐、领先仿生的对应产品(植入体+言语处理器),报价分别为46666元、49005元,相比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为38%、34%。

同时,在规则一未能中选的外资企业,复活机制启动后,也以积极姿态入选。以人工耳蜗全球头部企业之一的澳科利耳为例,首轮竞标中虽未能入选。但在随后的二轮报价中,科利耳成功“复活”,包括其Kanso 2一体机以及3.0T核磁兼容的CI622植入体在内的全线产品均已成功入围。

而此前人工耳蜗相关进口品牌产品的市场价高达20余万,相比市场价,这次降价幅度实际能到75%-80%左右。
现场多位专家表示,此次报价确实比较超预期,有些价格比想象中低,且外资企业全力中选,配合度和重视程度很高。
专家坦言,外资企业通过中选可以继续稳住已有市场的同时,还能扩大自身市场,“10万卖1个和1万卖10个,效果是一样的。”而且后续如果有新品导入的话,政策层面也是利好的。所以看上去只是“守城”,但从新品种入院来看,在同样的渠道来做多元化的运作,能够从更大层面成为市场赢家。
而对于国产企业来说,集采可以保证中选国产企业的原有存量,且仅销售费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加上正在铺开的直接结算政策,整合下来集采至少能给企业省50%~60%的成本。如果借助国采产品能够覆盖到更多的偏远地区,就能够实现产出比最大化。
此外,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也同样重要,如果企业只是单品种产线,接下来可能会存在比较艰难的情况,但具备相对丰富的产品线矩阵,就会活得比较好。
03
集采降价+医保纳入
人工耳蜗庞大渗透率待释放
让企业心甘情愿“壮士断腕”的,不仅是强大的市场存量,还有潜在的增量市场。
人工耳蜗是解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医用耗材,与以放大声音信号为主要功能的助听器相比,能够重建感音器官,让患者重获新“声”。特别是对于先天神经性耳聋的幼儿,植入人工耳蜗能有效解决因聋致哑问题,对患儿恢复正常生活、融入社会,降低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现有听力残疾人的人数2,780万人,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为13.7万人,每年新增听障儿童2-3万人。适合人工耳蜗的患者总数量约740万人。
《2020-2026年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全球人工耳蜗总数量已经超过了60万例,而且绝大多数都在发达国家,我国目前植入人工耳蜗数量仅为5万例左右,占需求比仅0.68%,植入比例明显偏低
国内人工耳蜗市场犹如海中冰山,庞大的潜在需求量亟待释放。
现场有企业表示,目前抑制国内人工耳蜗市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价格高昂,另一方面则为患者认知,成年尤其是老年人的渗透率还很低,治疗意识较低
现场专家表示,成人的人工耳蜗市场基本还处于一个未开发的状态,主要原因还是价格太贵,很多患者对10万-20万的价格望而却步。
从20万到5万的降价将最大程度融化听障市场这座“冰山”,而医保将在其中发挥强力催化剂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新疆、海南等省份均已将人工耳蜗植入纳入当地医保报销范围,其中海南省明确人工耳蜗的医保支付标准设定为最高不超过45万元。
而此次国采规则提到,将研究在医保支付政策中对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中选产品予以支持,可以预见,降到5万左右的人工耳蜗产品将更大程度刺激地方医保将其纳入支付范围。
从人工晶体到人工耳蜗,从“眼睛”到“耳朵”,国采带来的市场旋风正在激发出庞大的未知市场,更大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