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在严峻的人口压力下,曾经“高不可攀”辅助生殖技术也将正式纳入医保。
01
7月起,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北京医保
今日(6月15日),北京医保局官网发布《北京市医疗保障局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新政策将于7月1日正式施行,促排卵检查、胚胎移植术等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都将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根据官方解读,这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医保甲类纳入门诊报销,且住院不报销,只限门诊报销。
经卫健部门批准,目前北京市具有辅助生殖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共18家,其中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6家,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2家。在16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规定报销。
02
暂缓后又启动
辽宁紧随其后
早在去年2月,北京市医保局同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中,就曾提出过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当初预计该政策将于3月26日起正式实施。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那么顺利。去年3月31日有网友人民网留言称,“京辅助生殖纳入医保3月26日落地实施,我去医院问了,说没这个政策。请问这个会什么时候纳入医保,还会纳入医保吗?”
4月13日,北京市医保局通过“北京12345”平台就该问题进行了回复:经核实,根据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相关规定,按照国家医保局要求,我市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工作暂缓执行。目前,国家医保局正在对相关政策进行统筹研究,我市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针对北京暂缓辅助生殖技术进医保的行为,一时间业内众说纷纭。根据北京市医保的回复,暂缓执行是国家医保局下达的决定。基于此,有人分析称国家层面或许是从待遇平等的角度出发,想等到时机成熟后直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今年2月,针对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答复道: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
国家医保局表示,医保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人口问题,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该局提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努力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在国家医保局的明确态度下,辽宁也在辅助生殖进医保方面有了进展。
5月23日,对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辽宁省何时将试管婴儿项目纳入医保”这一问题,辽宁省医疗保障局5月17日回复称:
辽宁省医保局高度重视促进人口生育相关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国卫人口发〔2022〕26号)“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的工作要求,组织专家开展讨论。2023年5月5日印发了《关于调整辽宁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的通知》(辽医保〔2023〕33号),将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术等18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辽宁省生育保险目录,拟于2023年7月1日全省执行。
彼时北京尚未官宣最新进展,于是有业内人士将辽宁称为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执行“第一省”。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提到的《关于调整辽宁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的通知》(辽医保〔2023〕33号)目前无法在其官网上检索到。但从官方在人民网的回复可以看出,辽宁和北京应该都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他省份也于近日跟进的可能性。
03
千亿市场放量期到来
一名妇科医生告诉赛柏蓝器械,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不想生”和“不能生”,辅助生殖技术无法解决主观形成的“不想生”,但对于客观造就的“不能生”意义非凡。
辅助生殖是指通过医疗辅助手段,对人的卵子、精子、受精卵或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使不孕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主要包括人工受精和体外受精及其衍生技术。具体的费用包括相关药物、检查、手术等。
伴随着传统观念转变以及受教育程度提高,我国孕龄妇女平均初孕年龄正不断向后推迟,其中大批已经超过了最佳生育期,也更容易出现不孕不育。
《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20年前我国的不孕不育发病率为2.5%-3%,近年来已攀升至12.5%-15%,不孕不育患者数超过4000万。这意味着,在我国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有生育难题。
根据《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的统计,超过 20%不孕夫妇需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作为参考,剔除15-20%的代孕后,美国的辅助生殖渗透率为24-25.5%,而中国目前仅7%,还存在着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高昂的价格限制了辅助生殖技术的渗透率,当纳入医保后,在庞大需求的刺激下,该赛道的潜力将被充分释放。
Frost & Sullivan报告指出,2018-2023年,中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4.5%,并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据开源证券推算,2023年国内辅助生殖市场规模或将突破400亿元,长期市场发展潜力超千亿元。
据证券时报不完全统计,国内上市公司中,涉及辅助生殖相关药物和检测业务的有丽珠医药、长春高新、贝康医疗、翰宇药业、仙琚制药、贝瑞基因、安图生物、亚辉龙等,以及辅助生殖服务机构锦欣生殖。麦迪科技、国际医学、通策医疗近几年也在有意布局相关领域。
出于对生育率的重视,辅助生殖技术进医保的合理性没人质疑。但在“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大前提下,报销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细化,这也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附: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表
这16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分布在东、西、朝、海、丰5个区,其中东城2家、西城4家、朝阳3家、海淀6家、丰台1家。具体名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