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乙类乙管“新任务”,三重防线下好“先手棋”

2023-01-10 02:00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充分认识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保健康、防重症”,着力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总体方案》强调推进医疗资源升级扩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器材配备,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强化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畅通群众看病就医通道。

01

疫情防控“先手棋”——做好医疗救治资源准备

 

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总体方案》要求各地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尽快完成医疗资源准备任务,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从基层医疗机构,等级医院,重症病房,构筑居民安全三道防线,保证感染人员得到及时救治,保障居民生命安全。

· 

第一道防线:社区诊疗点,发热诊室和医院发热门诊。

· 

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社区、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家庭医生、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将要成为发现疫情的“哨点”,家庭医生、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筑牢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卫健委近日发布《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加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设置,加快推进发热诊室(门诊)建设,力争到2023年3月底覆盖率提高到90%左右;《总体方案》强调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设置,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设发热诊室(门诊),配备充足的医疗力量,满足患者就医需要。

为了控制新冠的流行,患者在基层医疗保健部门的就地筛查,把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区分开来,使一般的细菌感染者就地治疗,减少人员流动是有效控制病情的有效措施。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方案建议及适宜技术(第一版[2023.1.3])也强调基层首诊需进行早期评估,进行实验室血常规、CRP、凝血功能等检查,其在识别感染类型和感染严重程度的基层门诊筛查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 

第二道防线:等级医院普通病房

· 

我国有65岁以上人口逾2亿和近4亿慢病人口,属于新冠感染重点防治人群,全面放开后,此部分人群要做好重点防护同时,也要做好相关医疗救治保障工作。而在新冠并发症中,急性心肌炎需要引起关注。临床上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不同年龄及性别新冠感染人群均有可能发病,研究表明COVID-19心肌损伤的风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潜在的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免疫抑制和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患者更易发生心肌炎。当新冠患者发生心慌,胸闷,气急等不适应提高警惕,入院检查心电图和心脏标志物,确认病情,及时救治。

· 

第三道防线:重症病房

· 

尽管今年以来,重症、危重症率已经不断下降,但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口的老龄化结构、对新冠的人群免疫力基础来说,即使重症率很低,对重症患者的管理依然不容小觑。按照临床估算,ICU床位峰值需求将达到100万张,是目前容量的15倍以上。

几乎所有的新冠重症患者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成为重症新冠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相关凝血功能障碍诊疗专家共识》中也推荐采用常规凝血指标对重症COVID-19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筛查。


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呼吸”发布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者推荐的实验室检查:必要:生命体征、血常规、凝血、D二聚体等推荐:铁蛋白、CK、cTnI、NT-proBNP/BNP、IL-6等。可选:IL-8、IL-10等针对重症及危重症的预警: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考虑病情加重可能:低氧血症加重或吸氧需求增加;呼吸困难症状加重;炎症指标(CRP、铁蛋白、血沉)或乳酸显著升高;心肌酶、肝酶和肌酐水平升高等。

02

岚煜新冠多场景全面解决方案

 

岚煜生物针对疫情防控需求,提供覆盖发热门诊、危重症ICU等多场景的解决方案,为医疗机构的防疫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