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通过首批“十三五”全国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

2021-12-15 10:11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通报“十三五”期间全国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十三五”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落实“城乡分开”,分阶段推动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符合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要求,持续强化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并通过网络直报数据和现场调研形式组织开展了第三方评估,对覆盖全国 98.6% 的县域,2116 所参评医院进行了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安宁市人民医院成为首批符合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标医院,也是云南省9家、昆明市2家达标医院之一。


近年来,安宁市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立足安宁实际和省会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医疗卫生竞争格局,坚持“大破大立、统筹规划、高位推动、资源共享、学科带动、错位发展、文化引领”,积极探索和实践以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昆钢医院)为龙头,两家二级甲等医院(安宁市人民医院、安宁市中医医院)为核心,多家基层医疗机构(6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64个村卫生室)为成员的“1+2+X”融合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安宁模式”,初步构建起了市域紧密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

 

强龙头,“一院两区”提升医共体龙头医院综合实力

 

针对市域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同质化竞争严重、高层次人才紧缺等突出问题,安宁市医共体将原昆钢医院与安宁市人民医院组建成为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昆钢医院成为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金方院区,原安宁市人民医院成为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然院区,“一盘棋”定位,统筹推动医共体各医疗机构错位发展。2020年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金方院区成功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通过CNAS、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证,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卒中中心验收。

 

连然院区胸痛中心也是目前云南唯一一家二级医院认证国家标准版。安宁市区域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于2021年6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通过国家互联互通四级、电子病历四级(目前正在创建五级)、安全等保三级。2021年7月,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昆明理工大学附属直属医院。

 

强学科,“错位发展”促进医共体整体服务能力提升

 

遵循“紧密融合、差异化发展”原则,整合区域学科资源,针对性、差异化推进医共体学科建设,做强做大专科。先后整合成立康复医学、肺科、慢病管理、皮肤病诊疗、肛肠病诊疗、消毒供应等20余个临床资源中心;整合医共体内皮肤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急诊重症科等10余个科室建设;加强疼痛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骨内科、影像科、胸外科、区域检验中心等重点和特色科室建设。

 

通过学科整合,各学科整合前后工作量、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学科综合服务能力和技术得到明显提升,真正实现了“1+1+1>3”的整合效果。目前,医共体建立省级重点学科7个;疼痛科开创云南省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先河,以“脊柱源性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术”为主展了7项30余个类别的国内领先微创技术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医共体临床药学中心,2020年8月通过第三方能力评估后在国家药监局备案,已完成/开展4个1类创新药物早期临床研究,8个仿制药物BE、PK/PD对比临床研究;完成和承接包括15个一类创新药Ⅰ期临床试验20余项,改良型新药PK试验5项、进口注册及三类化药PK试验30余项、生物等效性研究70余项。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承担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等多家高校药学和临床药学专业实习带教任务。2021年10月云南省药学会医共体药学专业委员会在安宁医共体成立,成为国内首个县域医共体药学专委会。

 

强基础,“内培外引”提升医共体建设软实力

 

按照高层管理学理念、中层管理学经验、骨干人员学技术的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选派720余人次到美国、英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和北京301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学习。引进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专业人才26名;设立内设研究机构1个,技术中心1个,强化科研学术能力提升,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人文社科类课题实现零突破。

 

2020年医共体申报成功各级科研项目40项,其中:省级12项、市级21项、高校教研教改项目4项、院内项目2项、安宁市螳川项目16项。6人入选昆明市卫生科技人才暨“十百千”工程。突破SCI及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科技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篇数持续增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投稿获得成功,研究被刊登于SCI。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金方院区获得2019年安宁市市长质量奖,一人获得2020年云南省突出贡献奖。

 

强中医,“突出特色”整合医共体中医特色资源

 

遵循医共体建设“一盘棋规划,差异化发展”原则,重新规划定位中医医院发展方向和重点临床学科体系。结合现代医院和二级中医医院标准要求,将医共体内三甲市属公立医院中医特色资源大整合,共享医共体区域影像、检验、心电、病理、信息“五大中心”资源,完善和形成16个临床科室、9个住院病区,突出中医特色打造中医妇科(国家级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省级重点学科),以及中医肛肠、糖尿病、老年医学科三个市级重点学科。

 

整合医共体内部资源,差异化打造皮肤诊疗中心、康复中心、安宁疗护中心、敬老养老中心、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心理健康诊疗中心、洗涤中心等7个医共体特色中心。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引进国医大师医共体二级工作站(设立1个,达成意向5个)。2020年通过云南省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达标验收。中医特色医疗服务收入连续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0%,预计2021年度中医医院可实现收入1.4亿元,较2019年业务收入翻两翻;服务能力、学科水平、CMI指及群众满意度均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1+1>2的整合效果。

 

强基层,“多举并措”推动县乡村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一是人才和学科资源下沉,医共体23个专家工作站建到社区中心、卫生院,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带教和帮扶。二是选派医共体副主任以上医师或专家担任各乡镇卫生任院长、书记,强化基层医疗组织能力建设。三是投入资金为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配备CT、DR等大型医学装备,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四是加强乡村医师技能培训,组织开展“乡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共培训乡村医生143人次,中医适宜技术操作10余项。五是医共体信息化、心电网络、影像、病理、检验远程诊断全覆盖,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六是通过慢病管理延伸拓展基层的服务和提升能力等。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就诊人次、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呈正向增长。七是医共体移动大型设备资源共享赋能基层。医共体移动CT检查车,循环为医共体各医疗机构和村社服务中心提供服务;区检中心物流配送车全天候服务运输标本。八是投入资金对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改造。2020年金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了云南省通过社区医院验收,并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基本条款;八街中心卫生院通过了云南省通过社区医院验收,并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条款。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全市三所公立医院门急人次增长13%,出院人次增长5%,手术量增长5%,手术台次增加765台次;平均住院日较上年缩短3.17天,DRG组数增加291组,CMI值提升0.73,三四级手术占比提高15.26%。医共体医疗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4520万元,其中三所公立医院增幅达14%。中医门诊人次较改革前同期增长12.18%,出院人次增长17.85%,手术台次增长19.95%,平均住院日下降0.06天,床位使用率增长19.61%,床位周转次数增长7.23次。医共体次均费用、患者负担、县域外转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2020年,安宁医共体荣获由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地方服务中心、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健康县域融媒、中国县域医共体网发起的《寻找县域医共体实践价值案例》“管理创新奖”,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卫生健康分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院运营管理“百佳案例”,“首届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2021年,荣获第三届“健康县域卓越建设者系列评选”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