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影响了创新?国家医保局回应

2024-04-16 10:09

集采正多维度重构行业逻辑。


01

由高定价、高回扣、高销量模式
转向依靠创新、质量和效率

近日,国家医保局举行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对“集采是否影响了创新”这一问题进行了回应。


图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谈到,集采推进几年来,行业内一直有观点认为,集采导致企业“不赚钱”了,影响了创新研发的积极性。

他表示,在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中,高价格不一定带来真创新。集采重塑行业生态,为创新研发营造良好环境。

集采前,医药企业普遍认可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创新、质量和效率,而是谋求高定价,走高回扣、高销量模式。这种环境下既导致行业缺乏创新积极性,又增加患者负担,还容易恶化行业生态。

集采中选产品无须营销、无须再开发医院、无须所谓“费用”即可直接“带量”进入医院,从机制上跳过了行业中所谓“客情维护”“市场开发”等,一定程度不再需要销售代理,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

近年来,耗材购销方式的转变也改变了企业投入发力的重点。

丁一磊提到,广大企业也认识到,以往注重营销的“老办法”不灵了,需要真正凭创新、质量和效率立足市场。

集采实施几年来,医药产业研发创新动力强劲,医药工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3%,国内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2023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创新药40个品种。这些都说明集采后医药行业不仅没有放慢创新脚步,反而更加明确发展战略和趋势定位,加速向创新转型。

此外,在患者对疾病支付能力和医保基金“大盘子”有限的前提下,集采挤出“老药”价格水分,能够发挥“腾笼换鸟”效应,为更多新药好药纳入医保腾出空间。

02

新一代耗材可及性增强
临床用械结构升级

集采影响之下,临床用药用械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会上,丁一磊指出,原先价格严重虚高的药品耗材价格下降。

比如人工关节集采后,我们关注到有媒体报道湖南一位患者,集采前右侧髋关节置换使用了6万元的全陶瓷关节假体,手术总花费8万元;集采后又做了左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同样的陶瓷关节只需8000多元,总费用仅3万元,患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另一方面,质优价宜的产品打开了市场,原先有些药品耗材不同厂家间价格差异很大,有的特别高,有的尽管价格适宜,但在现有购销体系下因种种因素无法打开市场,集中采购的价格发现机制将低价产品用“带量”方式推送至使用端。

集采促进新一代药品耗材可及性增强,临床用药用械结构升级。

比如,心脏支架集采促进材质性能更好的铬合金支架使用比例由60%上升到95%以上。

再比如,以前大多白内障患者手术选用价格较低的单焦点晶体,只能看清远处,解决“看得见”问题;人工晶体集采落地后,既能看清远处又能看清近处的双焦点晶体,以及远中近都能看清的三焦点晶体价格更加惠民,将有更多白内障患者“看得清”“看得舒服”,极大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03

集采扭转行业风向标,
行业格局部分重构

截至目前,耗材国采已开展4轮,大型省际联盟集采也不断扩围,大比例降价出现在众多耗材领域。

集采部分重构了行业格局,一些领域的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提速。

粤开证券研报指出,随着国家带量采购深入实施,部分领域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其中,冠脉支架、人工关节、脊柱集采之后国产市占率大幅提高,部分产品因报价策略突出,渗透率实现较大飞跃;骨科创伤河南十二省联盟中标协议采购结果显示,中标的品种以国产为主,大博医疗、天津正天、迈瑞、威高骨科等CR4占有率达到约40%,相对集采前国产率和集中度大为改善。

在一些进口占比较高的器械领域,集采打开了国产新力量的准入通道。

惠泰医疗去年11月发布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集采后随着准入快速推进,公司电生理的三维手术量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迈瑞2023半年报披露,2021年底至2022年,安徽化学发光集采项目陆续落地。报告期内,公司在安徽省的化学发光业务实现超85%的增长,试剂收入增量超1亿元,并成功突破空白三级医院35家。据迈瑞统计,公司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一跃提升至20%以上,实现了安徽市场第一的目标。

整体来看,进入集采时代,高性价比、有重要临床价值和不可替代性的产品更容易被市场接纳,过度依赖传统营销方式的企业面临挑战。

一方面,企业需要加速创新,以行业前沿技术赋能医疗,满足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另一方面,新的行业环境要求企业高效运营、适时革新,以应对变化中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