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六部门发文,涉及所有外资械企

2022-10-26 09:55

01

政府采购,外资企业享受平等待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

 

其中明确,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依规平等享受国家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等支持政策,确保外商投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经营运行、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

 


文件中还特别提及医疗领域,要针对医疗、半导体、化工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举办招商对接等投资促进活动。

 

去年同期,财政部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有关政策的通知》,其中指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的采购项目外,不得区别对待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不论其供应商是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均应依法保障其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

 

两份文件叠加,对于医疗器械行业而言,再次明确:外商投资医疗器械企业、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将享受平等待遇。

 

赛柏蓝器械关注到,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采购网上挂出的各类医疗设备采购文件中,许多项目在允许进口一列,标注为。不过从招标结果来看,限制进口的项目亦有外资品牌中选的情况。

 

今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发布招标公告,预算2300万采购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注明不接受进口产品。最终,西门子以2298万元的价格作为国产设备中标。

 

今年4月,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厅本级)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备购置(影像类)公开招标采购。此次采购不接受进口产品投标,但知名外资品牌飞利浦的设备也在中标之列。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可以看出,所谓的进口限制令并没有将外资械企彻底拒之门外。

 

 

02

价格优势下降,国产前路如何?

 

 

一般认为,在国产与进口的对垒中,价格优势是国产品牌的最佳利器。但实际情况却不可一概而论,对于非价格敏感型的公立医院而言,价格优势常常失效。

 

医疗器械行业资深从业者邓钧认为:医院采购不像个人消费,还会考虑节约开支,很多时候只要能申请到额度,医院一定会买最好、最高端的设备,也有助于吸引更多患者。只有在节约资金归医院的情况下,价格优势才有可能明显。

 

邓钧认为,进口品牌以往在中国市场中享有绝对优势,现在要逐步让中国企业也享有同等待遇了。以前的采购方式比较容易买到进口产品,而且进口品牌的采购价格可以明显高于国产品牌,加上品牌知名度等因素,市场上80%-90%都是进口,现在要求国产能够达到一定比例。

 

据观察,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举措,严格进口产品采购审批,相关政策也被本土品牌认为是一种利好。随之而来的则是有关何为国产的讨论。

 

一位医疗器械行业资深从业者指出,进口品牌在中国生产的产品,究竟算进口还是算国产,在业内是比较有争议的。现在从商业和生产制造的角度来说,外资在国内生产的也能算国产,享受国产待遇。

 

每个省市在做政府采购的时候标准不一样,外资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要求判断自己是否属于国产

 

但同样是国产,医院采购价格却有一定程度的区别对待,进口品牌可以拿到更高的价格,耗材采购也有同样的特点。医保层面,比方说耗材限价,国产限价100元,进口限价150元。价格更高的产品,也可能会有更多的灰色空间。

 

邓钧说:国产的进步根本上是核心技术的突破。许多案例都证明,中国企业一旦突破了核心技术,国产替代会很快,进口品牌成本也不太能争得过本土企业。

 

 

03

限制进口和鼓励外资,平衡点在哪?

 

 

众多跨国械企都在加码国产化。近年以来,美敦力、西门子等跨国医械巨头推出新的国产化布局,也开始将更高端的产线放到中国。

 

在外资企业国产化过程中,一直在面对两种局面。

 

一方面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在国内投资建厂,一方面国家也在扶持国产设备,严格审批进口品牌进院,两方相持下,平衡点在哪?

 

器械行业资深从业者Grace对赛柏蓝器械表示,以往大型设备市场三成是靠国产企业,七成是靠外资企业。但按照国产替代进程,双方市场比例会逐渐发生反转。可能最后的平衡点是7成是由民族工业占据。

 

但始终会为进口品牌留一个口子,因为不可否认的是,外企仍然在研发和技术上具备高水平和一些新思路,所以最后会留20%~30%给外资企业。

 

她认为,今后最大的增长来自国企,所以从整个医疗板块营收来说,达成的是一个反向的平衡。

 

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下层价格的市场细分已经被国企占据了,外企今后的路更多的是依赖高精尖的东西在国内存活。

 

国产设备企业与外资企业市场上平分秋色,已经是眼下即将看到的事。